close

日宗仁波切2017年2月23日上午講述《善說精髓》:

「偈頌當中提到,『捨棄現世於後世,生希求為下士心。』這個部分最主要是強調,透由思惟下士道的法類生起某種意樂的時候,在什麼情況下能夠達到生起下士夫意樂的標準?這一點之前時常引用的一個偈頌:「此暇閑身勝過如意寶,得此妙身亦僅有此次,難得易滅如空中閃電,思惟此道理已即了知,世間萬事猶如簸糠秕。」後面二句話就是告訴我們生起下士意樂的標準,「思惟此道理已即了知」,也就是透由思惟暇滿、無常等下士道的法類之後,將原本心心念念所想的現世安樂,轉變成想要追求來生的安樂。在還未思惟下士道的法類之前所在乎的是什麼?所在乎的是,要如何去擊敗我的敵人,要如何保護我的親友,所重視的是外在形形色色的東西,好像那些東西不存在我們就無法生活似的。我們的起心動念很自然的都會想到現世的安樂,根本不會去想來生的問題。甚至有很多人是否定來生的,他認為來生根本不存在;有些人雖然認為來生是存在的,但他覺得那是很遙遠的東西,當下最重要的還是眼前的苦樂,所以所在乎的還是眼前的這些事情。

所以大師在偈頌裡面提到,透由思惟下士道的法類之後,此時要轉換我們的心念,將世間五欲等世俗的事情,看成就像稻穀的殼,也就是穀糠一樣。世間的五欲外表看似光鮮亮麗,但實際上它並沒有什麼實質的內涵。這一點就像之前在介紹世間八法的時候,也有略略的提到,雖然我們很重視自己的得失,但跟未來的苦樂相較之下,當下的得失根本沒有這麼重要。所以仔細的去思惟之後,就會認為原本我只追求現世安樂、只在乎當下苦樂的心,其實它是有局限性的;所以將這樣的心念,轉化成想要追求來生的安樂,因為這對我們而言更為重要。當我們的起心動念,從原本只在乎現世轉化成在乎來生的話,這就表示已經生起了下士的意樂。所以在偈頌裡面也提到「捨棄現世」,也就是透由思惟下士道的法類,我們捨棄原本貪著現世安樂的心,「於後世,生希求」,對於後世的安樂生起希求,這就是所謂下士夫的意樂。

 

在下士道裡,最主要強調的是透由修學下士道的法類,而追求來生的增上生。對於這個主張有些人是不認同的,他認為人天的增上生也是輪回的一部分,所以希求人天的增上生,等於是在造作輪回的因,這是沒有必要的。對此在偈頌裡面提到,『由增上生成妙果,故求彼非輪回因。』當我們提到增上生的時候,「增上生」可以分為幾種不同的層次,簡單的來分分為暫時跟究竟的二種增上生:
究竟的增上生而言,佛地的身、受用、眷屬是屬於究竟的增上生;
暫時的增上生為例的話,比方有些人他希求的是來生的增上生,這是屬於暫時的增上生。
但暫時的增上生裡面也分為二種,一種是在今生獲得暇身之後,希望透由暇身累積善業、斷除惡行,並且來生不僅止於獲得增上生,他是希望藉由獲得增上生而生生增上、直至成佛;另外一種是透由修學下士的法類,他僅追求來生的增上生。
所以追求來生的增上生有二種不同的層次,第一種是提到了,只追求來生的增上生;另一種是進一步的,透由來生的增上生作為成佛的工具,而希望自己能夠生生增上。如果是後者的話,以這樣的方式來希求增上生,當下所造的業並不是輪回的因。所以在偈頌裡面提到:「由增上生成妙果」,也就是希望透由自己的狀態生生增上,最終成就殊勝圓滿的佛果,以這樣的心態來追求增上生的話,當下所造的業並非輪回之因。

 

平時在區分下士夫的時候,下士夫可以分為三類:第一類下等的下士夫,第二類普通的下士夫,第三類共下士夫:
所謂「下等的下士夫」是指,假使一位士夫,他所追求的只是未死前的安樂,也就是現世的安樂的話,那此時不論他有沒有宗教信仰,不論他是人或是普通的畜生,都歸類在下等的下士夫裡面;簡言之,如果所追求的僅止于現世安樂的話,是屬於下等的下士夫。
如果層次稍微提升的話,「普通的下士夫」,所謂普通的下士夫,是以追求來生人天的果位為主的士夫,稱為普通的下士夫。
共下士夫」,也就是道次第裡面所強調的下士夫。共下士夫並不是僅以來生追求人天的增上生為目標,而是指我希望透由生生增上的方式,而成就最終的佛果。所以獲得來生的增上生,只是成就佛果過程中的一個工具罷了!所以並不是以來生的人天果位作為最終的目標,他心裡面最終的目標是為了成就佛果,但是因為一時沒有辦法達到那個目標,所以必須藉助于來生的增上生。所以以這樣的方式,來修學下士道的法類的話,這樣的士夫我們稱為共下士夫。」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hen J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